第一份報告 兩年回顧
自剛升主治醫師的第一份報告起,不知不覺已經至少發了上萬份報告了(電腦斷層應該有個 4000 份、MR 也應該 500 以上)。再那之後有很多變化跟想法,記錄於下。也許等出國進修回來又有不一樣的想法也說不定。重讀 Radiographics 經典好文「How to Create a Great Radiology Report」,文章分成了兩大塊在講解如何改善報告主題,亦即「影像學發現(findings)」及「臆斷(impression)」
在影像學發現部分,文中舉了不少例子闡述如何修改過長且不必要的敘述,例如:
Before: Again noted are multiple peripherally enhancing complex peri-pancreatic collections with thickened and irregular walls, which have not changed in size or configuration since the prior exam.
After: Unchanged complex peri-pancreatic collections.
舉了不少例子,包括不要使用主觀或動作性的詞彙(noted、visualized),直接書寫事實。還有實用表列來代替堆疊多個類似敘述。
另一個是 impression 的書寫原則,應以「臨床可操作的(actionable)」為主。重複影像發現無助於臨床工作,儘管看似降低了放射科醫師被告的風險。很難拿捏的部分建議,容易變相為指導臨床醫師,只能靠個人從中摸索,或採用較保守的詞彙。
與去年相比,我的報告格式有不少變化。一句話:看起來很豐富的報告,其實可是廢話冗詞大集合,報告還是以臨床能快速讀懂為佳。幾個原則包括:
- 不打無意義的「無發現」句子,例如 No GI tract obstruction。
- 不重要的 finding 不過多描述(例如肝臟的水囊)
- 盡可能少用 checklist
下面是同一個病人,去年跟今年打得報告(在分頁開啟可看大圖):
現在數字不打了,main/other finding 不區分了,全部使用短句。唉,最大原因是科主管突然非常要求時效,居然是三天內「必須」完成。可是我雜事(切片、特殊攝影、管路)甚多,怎麼可能週一做的檢查(25 ~ 30 份左右的電腦斷層)週四就清得乾乾淨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