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大型語言模型
看到一個 Twitter 大佬分析自 chatGPT 橫空出世之後,會有怎樣的生態變化(Thread 連結)。他認為超級模型(不只是最近火爆的 LLM)會是和個人電腦、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一樣重要的範式轉變。同時也會催生出新的產業分層:
- 巨頭:能拿出十億美元等級資本訓練超級模型
- 大公司:能拿出千萬到一億美元等級資本,微調或在特定垂直領域訓練模型
- 小公司和團隊:基於別人的 API 進行應用開發;這也是競爭最激烈的層級
- 底層:接受 AI 指揮工作、受限於系統(例如網約車、外賣)
增長機會:
- Domain knowledge and dataset
- Next-generation 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
- Vector database: Pinecone, Weaviate, Milvus
- Symbolism & simulation neuroscience
- Prompt engineering
不知道醫療行業在這一波趨勢下會如何變化?總感覺有點跟不上時代了。最近把 Radiology AI 子期刊加入 RSS 閱讀器中作為固定閱讀項目,希望能多少抓到一點趨勢。當然,日常工作還是得好好的完成,心態上抓一個比例是 6:3:1 - 6 分工作、3 分研究、1 分興趣(functional programming 一類的)。
技術奇點 Singularity
在一個小眾評論網讀到了這篇文章 Humanity May Reach Singularity Within Just 7 Years, Trend Shows,提到了幾個有趣的觀點:
- 編輯時間指標:修補機器翻譯與人類翻譯的所需要的時間(TTE)
- 十年內這個指標達到 0,亦即翻譯領域的技術奇點:我們將擁有「翻譯蒟蒻」,這或許會大幅改變人類世界溝通的樣貌
通俗的概念是:
- 奇點象徵著人工智慧尋找知識、改造自己的能力強於人類。
- 之後的事件就像黑洞的事件視界一樣完全無法預測。
不過這已經超出我的理解範圍了。維基百科 technological singularity 條目倒是洋洋灑灑列了很多「未來學專家」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