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19 ICJC 國際討論
首先感謝 Dr.Lin 不辭辛勞的跨海跟我們分享及教學,雖然週日犧牲了一點睡眠時間,不過獲得了非常多的經驗、知識及教訓,讓我覺得不虛此行!
關於討論的論文
因爲平常對於「搞研究」也有點興趣,加之有在培養自己追根究底的精神,每次看完《科學人》(即 Scientific American 的中文版)若是有有趣的科普文章必會按照後方所附的 reference 來閱讀,不知不覺養成了一點看論文的口味。拿到這次要報告的論文以後,覺得主題很有趣,「以汽車工業的管理手段應用於醫療行業」,但是細看卻又略有失望…關鍵名詞,研究方法,數據分析均不「刺激」。待得 Dr.Lin 講解批判的原則,始明白如何正確評估這篇論文的優缺點。這也是這次學習到的第一個知識。
關於美國醫院的藥局
大概唯一的印象來源是 House MD 裏面閃過的片段殘影。在臺灣報章雜誌的描述下,對美國醫療環境也產生了一些誤解,認爲是緩慢、昂貴而且不近人情的。這次看了 Dr.Lin 播放的很多照片後,明白到美國醫療管理及研究人員爲了配藥安全、無菌及防止給藥錯誤等等,做了非常多的改進及機械化,不得不嘆臺灣仍舊停留在人力送藥這種雖快速而卻有高錯誤及污染風險的狀況下。
醫藥分業之必要性
原來在美國醫師看診旁邊會有藥師負責開藥及研究劑量、交互作用,這真的很有趣!在臺灣可能有些「大老」面子問題很大,覺得醫師應該是萬能的團隊中心,其他人只是按照指令移動的機器。然而,醫學越發的發達,以前籠統混爲一談胡亂治療的病如今可能分離出不同的機轉,不同的療法,這都需要多年的專業才能累積經驗。希望臺灣有朝一日也能如美國,醫師專心於診斷,藥師則負責給藥,而由團隊協力來完成治療。
總之,學習到了很多寶貴的新鮮事。有些同學正積極的準備出國遊學,礙於大五見實習,沒有辦法成行的我亦能透過與國外頂尖前輩學習來擴展視野,真的很棒。再次謝謝 Dr.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