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沈里興理事聚餐

這週五(5/2)與系友、M16 屆的沈里興學長聚餐。沈學長是系友會理事會成員,也是我們 4/20 授袍典禮時候為我們批袍的學長。學長經營著一間在科博館附近的骨科診所,看起來運作狀況相當的不錯。學長的大兒子是臺大醫學系畢業的,現在在美國芝加哥當醫師。學長的二兒子則是在倫敦國王學院讀政治學,立志回臺作一番事業。

學長從 M45 就開始參與授袍典禮了,也是每一屆都會請吃飯,而且都是請蠻貴的餐廳(Mr.onion 是我吃過最貴的餐廳 =.=)底下記錄一些學長的言談,感覺可以仔細思量。

北上實習

學長說,中國醫雖大,但收的都是一般門診病患。最好是能到長庚、北榮、臺大等一級醫院實習。不然就是到北醫、馬偕,利用假日參與其他醫院的外來專家的演講。如此才能學到東西,提升競爭力。

燃燒別人,照亮別人

我其實不太理解這個意思時什麼。學長舉了個例子。醫院如果遇到麻煩的 case 直接轉給更會的人或科,不要自己硬撐。學長的診所使用的針頭一律不需要套上蓋子,而是直接丟玻璃筒等回收。因爲回收時候很容易戳到手(所謂針扎意外)。對於醫療人員,這是很嚴重的事情。學長說有一年一個 intern 因爲被有 B 型肝炎病毒的針扎到,結果一週後猛爆型肝炎死了。

雖然是這樣說,不過我還是不知道學長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

保持謙卑

學長表示,中國醫與中山醫開診所通常很成功,因為從這兩所學校畢業的醫師知道自己入學時的成績不如臺大、陽明那些國立大學,所以更加謙卑,願意「跪下來服務病人」(概念上的跪下來啦),而通常臺大醫師比較多趙建銘風格的,鼻孔朝天 45 度的。學長表示:假如一個臺大骨科教授來跟他尬診所業績,他有信心大獲全勝,因爲教授肯定放不下身段,無法吸引病人。

不要太聽前輩的話

感覺好像自打嘴巴;其實學長是要表示,很多醫界前輩很喜歡用一種高度來教育新人,彷彿自己是永遠的老大,殊不知底下這群毛頭未來也會成熟、掌權。另外,很多學長喜歡分享開業術、白色巨塔生存術等等。學長說,這些都是唬人的,因為時空環境變化的太快了,如果沒有把握到核心而只抓到皮毛的話,是沒有任何用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