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瑟的自白

還記得我高中數學老師曾經說:「沒有粗心這件事,只有不會這件事」此時此刻拿出來看,特別感到心虛:不過,我已經很多年沒有用過「粗心」來形容自己在考試上的一切過錯。這篇文章打在大二下成績都出來的此刻。老實講,從大一上開始,成績是一路衰退,每況愈下。或許大一可以歸給競爭環境的巨大改變:從高中寥寥無幾的那些伙伴兼學習目標,轉移到這個平均程度整體來說差不多的中國醫學系(當然不乏些一時失意來到這裡窩著的高手)。

高中時期的各門科目老實說並沒有學得很紮實,尤其是英文、選修物理和化學。一部份是因為不用參加指考,所以所有精力集中在推甄上,另一方面其實跟讀書習慣有關:我把國文那種克苦耐勞的抄寫–背誦模式應用到自然科上;當然理解是一定有的,尤其是數學,然而,我把理、化分解成理論的疊加,並把解題視為利用課本給的工具當作線索的解謎遊戲,而非深思背後的意義。

大學時期的讀書習慣大抵延續高中模式,也因此成績總是不上不下。我本來就屬於那種下苦功才能獲得一點成就的學生,所以大學貪玩加容易分心的內心狀態,讀的很糟糕。大二下尤其如此。我早已不在沉迷於電玩,卻幻想著能夠成為像Zuckerberg那樣異軍突起的創業家。不幸的是,我並沒有穩固的程設-數論-演算法基礎,也因此這電腦之路充其量只是花拳繡腿,小聰明和小招數。同學把我看成電腦強者,然而真實情形自己摸著良心也知道:我根本無力解決基本問題。不是砍掉設定檔回復原廠設定,就是開啟重灌,再來就是抓修復工具來跑,那些看起來很厲害的實際上網路一搜都有。至於如何解開、處理或者消極的繞開電腦上的問題?對不起,真的不知道。所以我大二這一整年來算一算,並沒有真的獲得什麼收穫:課業上因貪玩而荒廢,然而貪玩的產物並不能帶給產生任何競爭力。

我想最根本的問題在於:我不曾真正紮實的好好背誦、理解或者交叉討論課程內容。大多數的問題草草的帶過而沒有進一步追究。這次透過對於協作筆記的深入反思,我相信應該透過教科書之間跨範圍、跨科目的筆記活動,能夠讓我打個強大的基礎。

一個盧瑟的自白先打到這邊,希望盧瑟吳可以學習到教訓:距離國考還有兩年,大多數的內容都還在老師的腦海裡,還有機會從盧瑟變王者,戰勝高富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