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7 週記

合作的實驗室的新成員(新的碩博班學生?做專題的大學生?)傳了一批資料請我看,隔天早上問我看完了沒?請盡快把評分回覆給她,然後直呼我的名字。奇怪,我是什麼很賤的研究助理嗎?雖然說我知道美國實驗室很多崇尚扁平化管理、不要有階級制度。但我已經很明確的提示說我正在渡假,這種催法很不禮貌。後來關於資料的評分制度改了三次,一開始是二選一、再來是個別給是非判斷、過一天又變成打分數,有完沒完?要不要想清楚再來弄?我雖然在美國閒閒沒事但我不喜歡一直做白工。

死亡擱淺二完食

死亡擱淺二玩了七十多個小時,主線打完,三條單軌跟所有公路修復。劇情到後面幾個章節才會出現,前期相對緩慢,隱藏在文字裡面。最後三章有大段大段的「過場、戰鬥」交替,如很多網友說,要預留幾個小時,不然被打斷了很掃興。接下來再來找時間把幾個有趣的支線做完來寫心得文。

另外,玩完遊戲後也改用 DHV 麥哲倫的主旋律當作手機鈴聲,很讚(官方可以下載 mp3,改成 m4r 就可以換鈴聲了);打算之後用另一個旋律(submerge)當公務機的鈴聲。據說下一代 iOS 可以使用 Apple Music 當鈴聲了?可喜可賀。

大罷免 大失敗

真的是很沮喪啊,居然連一席都沒有成功。我其實本來也不看好(我自己猜 3~5 席),畢竟是在深藍地盤上作戰,但沒想到連 2024 的分裂選區也不成功。有人說是綠營沒有動員的緣故,不過這時候追「戰犯」其實也沒意思。不曉得接下來賴清德總統有什麼策略來對抗獲得無敵星星的立法院?另外值得關注後續競爭同質票源的白營、以及盧朱章三人的九月主席競選。

在這幾個月的過程中也發現自己「陸戰」能力低落;政治辯論本需大量的事實查核支持,在這方面我並沒有特別熟記各種政治細節。在週邊親友上,我只有勸說成功好友不要去投,還沒辦法說服投同意。跟家父講 08/23 還有核三公投,還被嫌政治狂熱。陸戰這種事情,我想很需要量身定製(特別適合 LLM?),需要綿密的組織語言,持續地去對抗、反轉其他人一輩子的認知,真的是很困難。我認為光靠罷團掃街發傳單是很困難的,甚至不如鄰里長的拜訪。

小心蟋蟀變蝗蟲

最近準備戰備物資,包括能源(太陽能板、集雨器、乾式廁所、食物、救災物資),李柏峰有一點講的不錯:最好是低調進行,不要跟人明說具體數量或行動。誰曉得朋友有何居心?很恰當的比喻是伊索寓言的螞蟻和蟋蟀。要小心蟋蟀要求不成突然硬搶(變成蝗蟲)。任何準備工作都要暗自進行,不大聲嚷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