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流

這幾年資訊過載的情形越來越嚴重,對我來說要抓住最新的情況蠻難的。不過我還是盡可能的去梳理各種管道來的訊息,並適當的歸類、整理。

大原則

  • 不要計較一定要把所有訊息讀完。每天只要有辦法吸收最重要的即可
  • 決定什麼是「重要的」是很重要的
    • 幾個好的「整合型作者」(如阮一峰)
    • 對於特定領域,則是關注該領域的新聞頻道訊息流,例如創業投資可以看 36kr (我個人曾經把 36kr 跟醫療創業有關的公司報導收集起來歸類,整理出了六大類型醫療創業,有機會在寫文章分享。)
    • 特定論壇,如 HackerNews 或 Reddit 的特定板塊
  • 那種沒什麼乾貨的個人部落格,如都是心得文、記事文的,用個 RSS / ATOM 閱讀器包起來等閒暇時再看。

緩存區

緩存區的目的在於充當訊息源與資料庫中間供你篩選的地方。我曾經把 訊息源與 Evernote 綁定 ,結果造成我每天增加數十則記事,evernote 卡翔,而且也很難為資料打標籤(標籤很重要,後面提),而且也很難在移動的時候看(除非是付費成員)。比較好的做法是送入 pocket 等 read-it-later 服務,並自動化的打上基本的標籤。

  • IFTTT - If this then that,網路自動化服務,當某個條件被激發的時候,將內容從一個服務轉移到另一個服務,例如,當有照片被打上我的 tag,自動從臉書備份到 dropbox。需要注意的是,IFTTT 會拿近乎無限的權力,就差改密碼,所以如果你的服務內有一些私密資料,最好小心授權,或者開一個資料搜集帳戶(例如我有另一個專用於資料收集的 google 帳戶)。
  • Pocket 是一個文章暫存服務,本身也提供各種標籤。付費用戶可以獲得無限文章備份及內文搜尋的功能。同類型的還有 Instapaper,大同小異,我是因為一開始就用 pocket 有粘性在了 XD。
  • Slack 新一代辦公室通訊軟體。主打的幾個特點如頻道、標記、與其他服務的結合性,使 slack 成為企業即時通訊的首選。我自己的 slack 綁定了幾個服務當成訊息中控臺來用:
    • Twitter:Twiiter 是資訊流的典型代表。不過大多數都是無趣的 murmur 頻道。直接追蹤幾個大型的機器人頻道有助於我們掌握最重要的訊息。這裡使用 IFTTT 的 twiiter-slack recipe 來串聯。以關鍵字為頻道名。目前我是追了 python / clojure 的幾個 twitter 大戶,以及我自己建立的 neurology / neuroscience list
    • IRC:網路中繼聊天室必須登入命令行的軟體或使用專用 app 才能觀看。使用 nodejs 寫成的 slackbot 就可以把頻道訊息同步到 slack,能夠利用閒暇時間觀看聊天室訊息。
    • 程式監測:在健保資料庫運算程式(或之後的各種需要時間執行的程式)插入 slack web integration 指令,即可利用 slack 監視程式運作狀況。
  • Telegram 來自俄羅斯的聊天軟體,主打安全與私密。客戶端全平臺覆蓋,加上提供好用的 API,可以跟很多其他聊天頻道串聯(甚至可以 slack / telegram 互串)所以很多社群以 telegram 當作聊天平臺。

實際流程

  • IFTTT 的 feed recipes 綁定訊息源並設定 tags
  • 訊息進入 pocket
  • 接著決定感興趣的訊息的流向
    • 如果是需要慢慢看,我會送入筆記軟體或利用 firefox 「send to device」 的功能送到桌面端瀏覽器
    • 如果是需要送到社群的,就推往 telegram
    • 如果是需要與其他訊息整合的,例如某個領域的幾個特殊主題,送往 slack 的特定頻道(例如我自己的 optogenetics 頻道)
  • 接著,才是把重點整理到最終資料庫
    • Evernote / Onenote 搭配重點標記螢光功能
    • 把幾篇整理成自己的筆記

打標簽

不需要精確的標籤。用十個標籤從一萬篇文章中精確的搜出某一篇,不如四個標籤搜出十篇再來看一下是哪一篇有效率。標籤設計上應當要有自己的一套準則,推薦標籤設計是:

然後呢?

累積了上千、上萬篇筆記、網路文章、教程、論文,然後呢? 如何使用 Evernote 管理大量筆記? 這篇講的非常棒,節錄他幾句話

對知識應該有重點,並不是所有看到的好東西都需要收集,不是你關注的方向,可以捨棄。如果真是特別有用的東西,可以縮短一下記錄下來,加個合適的 Tag。絕大數的情況是當你開始關心這個方面時,你會發現能找到更多更好的資料。

另外一個就是把散亂的知識整合起來成為一篇小 review article。

策展軟體

如 Zite 或 Filpboard。這類型軟體的本質也是協助篩選出重要的資訊,例如很多人都分享,或者是來自社交圈的重要訊息。因為我自己的訊息流算是相對已經「被策展過」了的(如 neuroscience news)比較沒有從多個資訊源再篩選的需求。我想,Flipboard 用在 Twiiter 訊息篩選上,應該還是不錯的,特別是 follow 數百人的時候。

筆記共享

Evernote / Onenote 或者是 Google Drive / Wiz 等,均有提供筆記共享的服務。可以上網找找別人分享的筆記本(或稱資料夾)、與朋友同學分享資料夾來擴張自己的知識庫。我自己是不用這兩個服務 XD 所以也沒有什麼能跟大家分享的。也許 follow 我的 twitter可以看到更多東西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