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專長

我最近依然在持續思考關於第二專長的很多細節問題。不過唯一已經確定的一點是,第二專長是拿來強化第一專長,並且打敗那些沒有同樣第二專長的同領域競爭對手,而非跟那些以我認爲的第二專長爲第一專長的競爭。我另一個朋友,有和我一起思考第二專長的問題。不確定他現在的想法如何,但就他曾經提出的兩項計劃,我想稍微講講我的看法。

  1. 理財:理財不適合看成第二專長,也不該看成個人興趣的一部份。基本上我認為:理財是屬於生活技能的一部份–好比如何挑選食材做晚餐或者搭公車或騎機車–基本的理財概念如投資、儲蓄、捐款、消費等,是一個期望有效掌握自己財富支出的人所要學會的。不過若是想成為,或已經是管理人或顧問–能夠控制不屬於自己的錢–的話,好的金融知識、經濟認知水平和對於不動產、股票和期貨市場動態的敏銳感覺是非常優勢的加分項目。
  2. 外語:外語是一個好的第二專長選項,不過特別要考慮的是:在哪方面應用第二專長?是醫學書籍的翻譯嗎?是針對非中文病患的外語醫師嗎?其實在台灣這種多元語系不明顯的族群中,以外語作為導向是比較不明智的選擇。以翻譯書籍為例:翻譯成中文的醫學書籍,究竟能夠有多少市場呢?若是針對學生出版的情形可能會好一點,但是針對次專科的銷售量可能更少了,而且大多數醫師可能更傾向於購買原文的?但是如果在比較大、而且俱備強大行銷體系的國家,如中國或美國,此外語專長確實有很大的市場。

我最近有個很深的領悟,主要是來自於從台中 FOSS 聚會裏面加入的幾個朋友。我很認真的學習程式設計和電腦方面的知識,並以此作為第二專長。但是我注意到,不論我如何努力,別人是用更多的時間在學習同樣的東西,當我剛搞懂了物件導向的 Python 語法,設想中的競爭者已經架設起了一個可運行的網站、寫了一個小型編譯器、或者是多學了一種技術。這些本來就是他們的專業項目。如果想要在他們熟悉的場域單挑他們(如:競爭 Google 的伺服器工程師)根本是找碴甚至磨滅自己信心以及努力成果的行為。但是一旦站上了醫療器材,隨便舉例,「超音波分析儀的嵌入式系統」。光聽名稱,前半段就可以讓電機系畢業生頭暈,後半段「嵌入式系統」恐怕醫學系畢業生聽都沒聽過吧?但是在各種電子儀器開始俱備遠超過他們所需要的數據處理和分析能力的同時,類似這樣的機器肯定是將來的醫療所需要的。這是我能夠找到潛在利基市場的地方,也是我努力中的目標。

而最近和朋友聊天,我又得到了幾個更深入的思考:有的時候,兩個第一專長跟第二專長顛倒的人,可以形成互補的局面,而更可以是怎樣呢?如我,我主修醫學,半通程式資訊方面,或許可以挑選適合我團隊的優秀程式設計師等等,來有效率的達成我們計劃的程式設計目標。而我現在面臨著龐大的整合課程壓力,最重要的事情是,保持適當的精力,能夠在適當的時刻發揮最需要的腦力,而每天分配固定比例的時間在資訊方面學習(以後都簡稱包括資料庫設計、架站、程式設計、行銷、團隊管理等一系列的行動為「Z 計劃」,而每天花在 Z 計劃的努力應該要努力不要比某些該花費大量時間的準備的課程還要多,但是畢竟是專業能力。)讀書的時候筆電收起來,使用筆電進行 Z 計劃的時候把原文書收起來,專心致志。而關於做筆記的問題:基本上我認為還是要花時間進行筆記的整理,而如果更可能的話是要嘗試用更高的角度來看待那些被我們所忽略的重點大綱。